储能EMS的进与退

清洁减排综合网 储能储能EMS的进与退已关闭评论10阅读模式

据储能界了解到,EMS虽然被列为储能系统的四大件之一,但成本占比只有1%-5%,在国内储能参与电网调度少、海外储能市场运营“遥不可及”的情况下,储能EMS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首先,随着电改深化,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等各类交易渐行渐近,储能系统EMS需要更精确的能源预测、更智能的控制策略,能够自主进行充放电决策,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电力市场和电网需求;

其次,储能电站体量越来越大,安全性风险随之加大,运维也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EMS如何真正实现主动安全预警、智能化和精细化运维,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随着新能源汽车等大型负荷、分布式光伏的接入,EMS将更加注重多种分布式能源的管理,形成微电网自洽运行的同时,也能与大电网友好交互。

未来,EMS进阶的最高形态可能是虚拟电厂。然而,虚拟电厂的概念被炒得火热,但如果要通过虚拟电厂实现盈利,可谓是“道阻且长”。对于储能EMS企业而言,现在脚下的路也并非坦途。

在储能参与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程度不高的情况下,EMS企业即便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也难以“施展拳脚”,如果只是简单充放,储能EMS的门槛并不高。

当前,越来越多储能系统集成商推出了自研的云平台、智慧能量调度系统,不少工商业储能企业定位开始转变为零碳工业园场景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锚定虚拟电厂未来图景,在3S融合的趋势下,BMS、PCS、EMS企业开始相互踏进对方的业务领域。

面对“进退两难”的局面,储能EMS企业将如何破局?

进阶虚拟电厂尚需时日

EMS是储能系统的中枢和大脑,负责能量调度运行决策。站在电力系统的角度,EMS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包括储能设备级EMS、工业园区/社区级EMS、电网调度EMS等。

储能设备级EMS主要负责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现阶段国内工商业储能基本上不需要接受电网调度,基于分时电价政策的充放控制策略,主要是设备级EMS,功能较为基础,只需要做好本地储能设备的能量管理。

而源网侧储能需要接受电网调度,对EMS系统的要求更高,控制策略也更为复杂,包括基于功率预测和电价预测的削峰填谷、平抑功率波动、需求响应等。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加上工业负荷、楼宇负荷数字化,用户侧也需要EMS整合多种能源和负荷,进行分布式能源管理和优化,实现微电网自洽运行和大电网友好互动,EMS系统的复杂性也将直线攀升。

业内人士认为,工商业储能的尽头是虚拟电厂。尤其是近期随着《虚拟电厂管理规范》和《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发布,虚拟电厂的概念被炒得火热。

今年以来,部分工商业储能设备提供商开始向零碳工业园场景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锚定虚拟电厂未来图景。部分第三方储能BMS、EMS企业也在探索虚拟电厂技术和场景。

除了工商业储能设备商、储能BMS和EMS企业,传统电厂、充电站运营商、售电公司、工商业储能开发商、通信基站运营商、楼宇和工厂负荷管理企业、新能源功率预测企业等各方都在争当虚拟电厂的“牵头人”。

然而,真正投身其中的企业,用现实的业绩告诉大家,虚拟电厂还很远。

作为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龙头企业,国能日新也是国内较早入局虚拟电厂的企业之一,在2022年设立子公司国能日新智慧能源,重点拓展虚拟电厂运营业务,并通过子公司日新鸿晟拓展工商业储能、分布式光伏等资源的投建运营或代运营。

近期,对于部分股票软件将国能日新归为“虚拟电厂”概念的情况,国能日新对外表示,公司目前电力交易产品及虚拟电厂产品占公司业务比重较小,其业务规模预计近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较小。

虽然目前储能EMS厂商不少,但真正有能力把EMS系统做好的企业并不多。

高工储能调研了解到,华远云联的不仅是第三方工商业储能EMS企业,还是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提供商,曾落地多个工业园区能源管理平台、智能微电网系统、智慧楼宇项目。

但即便如此,在华远云联看来,不说更远的虚拟电厂,真正能够落地的工业园区能源管理平台、智能微电网系统、智慧楼宇项目都不多。

而且,这类定制化业务的人力成本巨大,“性价比”不高,并不是公司发力的重点,当下,华远云联更聚焦在储能设备EMS。

高工储能观察到,在宏观经济环境下行,储能行业乃至整个新能源行业都在洗牌的阶段,比起大力投入未来极具前景的业务,许多企业主动收缩“拳脚”,聚焦当下能够实实在在能够维持现金流的业务。

不过,也有部分资金实力较强的储能企业在大力拓展业务版图,战略性亏损只为在洗牌“乱世”中崛起。

基础充放难以“施展拳脚”

不过,许多储能EMS企业对未来发展的确存在不少“焦虑”。

随着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EMS不只是被动接受电网调度,还需要具备自主决策和博弈的能力,功率预测、负荷预测、电价预测的准确率直接关系到收益水平的高低。

现阶段,国内的风电、光伏、源网侧储能已经逐渐进入各类电力市场交易中,大储EMS系统的调度和交易能力已经走在前列。参照海外用户侧储能的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分布式能源也会参与到电力市场交易中。

但是,相比起发电侧、电网侧的数字化,用户侧负荷数字化的难度更大、缺乏动力,难以在短期内取得进展,可调节负荷资源的体量远远不够。

技术难度高、可调节负荷资源不足,储能EMS企业的进阶之路并不容易。即使退一步,只是作为储能设备EMS提供商,第三方储能EMS企业也面临对市场份额缩小的担忧。

为了摆脱纯集成的属性,越来越多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开始走上核心部件自研的道路,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更是从电芯到BMS、PCS、EMS等全栈自研。不过,也有许多系统集成商将“技术合作”宣称“自研”。

现阶段,国内工商业储能的EMS系统需要的是比较基础的充放策略,相对大储EMS系统的门槛要低一些。

在不少人看来,工商业储能系统集成的门槛很低。不过,随着设备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商业储能企业如果只是单纯的硬件组合,或者只掌握简单的集成能力,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行业普遍形成了共识:工商业储能在硬件方面基本很难拉开差异,打破同质化的关键在于软件。

基于对EMS进阶趋势的一致判断,今年以来,工商业储能系统企业纷纷以“软件”为重点,纷纷推出了云平台、智慧能量调度系统,并发布“智慧工商业储能”新产品,乃至拓展零碳工业园场景能源解决方案,锚定虚拟电厂未来图景。

在储能3S融合的趋势下,BMS、PCS、EMS企业开始相互踏进对方的业务领域。在储能参与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程度不高的情况下,EMS企业即便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也难以“施展拳脚”,难以在3S融合中占据主导地位。

2024年,对于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储能EMS企业将如何从中破局,谁能成为“最佳范本”,值得行业期待。

相关文章
消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实请及时告知我们。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weinxin
我的QQ
QQ扫一扫
清洁减排综合网
  • 来源:清洁减排综合网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qphe.cn/index.php/2024/08/31/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