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储能界了解到,科恒股份近期公告称,公司向珠海格力金投的定增完成,实控人变为珠海市国资委。科恒股份2013年正式进入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相关产品包括三元材料、钴酸锂、锰酸锂等。
近年来,在锂电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国有资本动作频频。多家央国企通过投资入股、与产业链民营企业合作等方式,加速向锂电领域延伸布局。在业内人士看来,国资企业能够发挥“稳定器”作用,进一步促进锂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与度提升
近年来,国资企业在锂电产业链上的参与度逐渐提高。具体来看,国资企业在锂电产业中的布局形式多样,包括与民企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入股地方锂电上市企业等。7月中旬,锂电隔膜企业沧州明珠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河北沧州东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河北沧州交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交控集团拟受让东塑集团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11.00%的股份,同时东塑集团将持有的公司剩余7.77%的股份对应的非财产性权利全权委托给交控集团行使。
沧州明珠表示,上述股份转让最终实施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将由东塑集团变为交控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沧州市国资委。
5月,中能瑞新(厦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厦门市同翔高新城成功竞得2024TG01—G地块,计划在此投资建设磷酸铁锂储能电芯生产基地。中能瑞新作为央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控股企业,自成立起便致力于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此外,今年上半年,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多家锂电企业也与地方央国企展开合作,涉足储能等多个细分赛道。
从合作、投资到重组,国资在锂电产业链中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元化的布局有助于国资企业更好适应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遇,推动锂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看好产业前景
有观点指出,国资企业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接连出手锂电产业链,正是因为看好锂电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就此进一步推动自身业务发展和多元化战略。
清晖智库创始人、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企业频频布局锂电,一方面原因在于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的快速发展,锂电需求持续扩大,显示出较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国资企业拥有资源优势,能够通过整合资源,降低锂电综合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宋清辉说,“对于民企来说,国资企业的投资入股也是一个机遇,能够为其带来资金支持以及丰富的市场资源和空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民营企业前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且在市场敏锐度方面的表现比较出色,但央国企的资金实力通常更加雄厚,因此在面临产业周期性波动时可以更好地抵御风险,保持稳定运营和发展。
在受访人士看来,国资企业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锂电产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宋清辉提到,国资企业能够利用其资金和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而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并发挥出稳定市场的作用。
与民企形成合力
央国企与民营企业相互配合、互利共赢,被视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之一。
“未来央国企与民营企业应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从而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助推锂电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宋清辉建议。
一位电池行业人士也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央国企通常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具备优势,而民企则在市场敏感度、运营效率、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双方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央国企和民营企业可以联合投资研发新技术,如储能系统集成技术等,通过合作,双方可以共同承担研发风险,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能够通过人才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还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此外,双方也可以携手开拓国外市场,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国资锂电企业出海过程中可能面临本土化挑战,央国企和民企应通过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全球化的生产和研发基地等诸多措施加以应对。”宋清辉指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