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储能界了解到,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提出,大量可再生绿色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加速改变能源产业格局。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中科海奥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董事长陈滋健心中,公司所深耕的新能源技术将造福更广范围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践行“知行合一”
他在“而立之年”开始创业
陈滋健是黄山人,从小受徽文化熏陶,不仅刻苦学习,还对科学充满向往。他曾把叶剑英元帅的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经过勤学苦读,热爱科学的陈滋健如愿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系学习。求学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经典电子技术、能源科学和自动控制理论,并且直接参与国家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电源系统研发。
陈滋健个人照
不同于闷头做研究,这位“理工男”在上学时参与了许多社会活动,以及一些科技公司的工作。“我不喜欢只是待在教室里,坚信实践中才能检验研究的可行性。”正如所见,陈滋健推崇“知行合一”,认为实践中的练习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从不把学习仅仅看成是获取学分的途径,而是坚持学以致用、理实交融。
本科毕业后,他先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后深造考研,在科学岛攻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从事核聚变高功率电源技术研究。
“我们的学籍在中国科学院,理论课在中国科大,因此形成了社会化协同。”陈滋健始终秉持“学而时习之”的观念,毕业后从中国科学院转至中国电科38所,承接了院里的核聚变堆项目,期间既有科学理论,也锻炼了协调资源的能力。
工作期间,陈滋健在提供核聚变堆电源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电源领域的新市场,“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普通市场,是可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价值,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市场。”
谈及创业,陈滋健引用爱因斯坦在68岁时曾说过的一段话:“人需要有一种值得努力一生的使命所在……我要追求一种宇宙的普适真理,这值得我去付出。”组建科技创业团队之时,陈滋健正当“而立之年”,30岁的陈滋健认为,他正在做一件值得自己付出的事——为“人造太阳”核聚变事业贡献自己的“电源力量”。
深耕微电网
做绿色电源的“搬运工”
那么,陈滋健创立的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他做出这样的解释——“我们不生产电,我们是绿色电源的搬运工。”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国内的快速增长,微电网迅速兴起。对于风能、太阳能等常见能源,陈滋健解释,这些能源的分布较广且总量巨大,但受地域、天气等自然环境影响较大,随机性和波动性也较大,电力输出不稳定,这与电网需要的稳定供电要求相悖,所以必须采用储能技术平衡电力供需关系。
“虽然有储能,但集中式储能无法平衡好大电网,因此我们提出分布式微电网,即在许多微小场景或具体应用场景中,例如创新工业园区、大型工厂、绿色建筑,进行自主发电、用电和配电,类似于信息网络中局域网的状态。”陈滋健介绍,这时新能源发电能直接与用户联系,通过AI算法调度,其中的时间差或容量差会用智慧储能系统衔接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智能微电网”。
相比于传统的用电模式,中科海奥在智能微电网中创新性地采用直流传输形式,能高效、精准又能灵活地调度发电和用电,能源传输更直接,比大电网效率更高,使新能源发电更加高效和更易推广。陈滋健认为,微电网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市场。
回首中科海奥十年发展,陈滋健和他的团队走过了探索起步期和跨越发展期,完成C轮融资,如今正筹备上市计划。
陈滋健介绍,公司以“科创 + 智慧能源”作为发展定位,团队已开发出一系列优势产品,服务于新能源“发、储、配、用”互联互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与东南亚、欧洲、中东、非洲等地区合作。同时,推行“芯-脑-云”战略,打造以“海奥芯”为代表的核心能源路由产品,以“海奥脑”为代表的能源管理系统,以“海奥云”为代表的能源共享平台,正如他所说,“做清洁低碳电能的搬运工”。
十年磨一剑
坚持走科技转化之路
与具体的科研工作相比,选择创业之路有诸多不确定性。从最初的5人团队,到现在跨区域集团化发展,一路走来十分不易,但对于陈滋健而言,这是他发自内心要做的事情。
“科创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通过不断的沉淀,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再将技术转化为产业,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短期无法看到收益,这是一件令很多人感到崩溃的事情。”在陈滋健看来,需要把握科技创新创业的客观规律,才能行稳致远。他认为科学思维与技术思维有很大的不同,科学家需要探究基本原理,并做到极致和性能最优,工程师则需要考虑其可实现性、可制造性以及成品的安全性。“创业就是不断重塑自己的过程,不仅个人思维要转变,团队也必须转变。”
回忆创业十年,陈滋健动情地说:“创业不同于风花雪月,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阳光总在风雨后,但当你真正面临风雨时,团队如何能够共克时艰,就必须不断地投入,这是所有科创企业都会经历的死亡之谷,我们也曾有过。”
高压之下,陈滋健要求公司所做的决策力求准确,研发投入必须足够且不能浪费,在他看来,只有把握好方向才能获得产业开发的成功。“我们是将技术变为产品,将产品变为商品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投入金钱、时间,甚至团队和家人会不理解,既然决定必须坚持。”
陈滋健十分庆幸自己选择在合肥创业,“合肥对于很多早期开发企业,资本耐心会更多,这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作为中国科学院合肥创新院投资的第一批企业,经过十年磨一剑,中科海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今,立足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科海奥科创中心即将建成,为何要花3亿建这样一个项目?陈滋健解释道:
“科创企业需要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这就必须有一个平台来实现,同时从技术到产品的过程也需要将链条串起来。”
据了解,中科海奥科创中心将遵循协同创新发展的理念,建立“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品研制”的协同创新平台。未来,将以中科合肥创新院为依托,致力打造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之间组成的生态圈,推进高功率电力电子、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联合创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面向未来,中科海奥会持续保持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贡献力量,以坚定的使命担当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徽商精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