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储能界了解到,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的美誉。近年来,河北雄安新区落实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要求,加快打造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结合省内资源禀赋,建设县、乡、村三级微电网示范工程。该公司在雄安新区建成白洋淀35千伏1万千瓦级(乡级)示范工程,打造主动支撑型新能源微电网形态,实现源网荷储协同运行,提升区域供电可靠性,助力全电绿色生态景区建设。
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
提升乡村供电可靠性
从雄安新区安新县大张庄码头乘船,20分钟就来到了王家寨村。这里是白洋淀唯一不通陆路的纯水区村,过去只靠一条10千伏线路供电。2021年,王家寨村与周边村庄开始实行“煤改电”。白洋淀核心景区内有6个村庄,仅靠一座35千伏变电站供电,实施“煤改电”后,景区最高用电负荷攀升,供电需求难以有效满足。然而,在水域中新建或改造电网设施,问题也随之而来:传统架空线路改造要在水里立塔,不利于生态保护;在水下敷设电缆也会破坏淀中生态,且给设备巡检带来较大难度。
“经过多方论证,我们以王家寨村为试点,规划建设绿色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打造基于风光储协调互补、冷热电群调群控的村级能源自平衡、自管理、自调节项目,满足当地电力供应需求。”国网河北电力发展部副主任师胡平介绍,该工程建成村级、邻里级、家庭级3个层级的微电网子系统,在电源侧安装300千瓦光伏发电设备、4千瓦风电机组,并配备3300千瓦时储能装置。如果外部电网出现异常,王家寨村微电网可离网运行38.37小时,自产的绿电可满足村民1.5天的用电需求。
2022年8月,国网河北电力在王家寨绿色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建成白洋淀微电网示范工程,将电压等级从10千伏提升至35千伏,实现微电网示范从村级向乡级的升级。建设装机规模543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设备,建成容量11300千瓦时的储能装置,升级改造35千伏郭里口变电站设施……该公司优化光伏发电与储能配置,并建设一系列电网配套设施,实现白洋淀景区供电可靠性提升至99.94%,户均停电时间缩短80%。
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
促进乡村清洁用能
初秋时节,在白洋淀核心景区内的王家寨村和郭里口村,村民屋顶上一排排崭新的光伏板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白洋淀区域太阳能资源丰富。国网河北电力多次组织供电员工到现场勘查,协助村委会引入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目前,白洋淀核心景区内累计建成1180千瓦屋顶光伏,年均上网电量达142万千瓦时,让乡村用能更清洁的同时,也有力促进村民增收。
国网河北电力在光伏大发期将多余电能储存在本地,在负荷高峰让储能装置放电,实现本地绿电供应,提升分布式光伏利用效率,实现电力供需的自平衡。此外,该公司自主研发控制器,提出群调群控策略,通过对区域内1378户空气源热泵负荷的柔性调控实现网荷互动、削峰填谷。
“工程建设中,我们创新构建微电网控制系统,实现35千伏微电网黑启动和无缝并网离网,系统切换时间不超过20毫秒,并研发‘站-线-台’多源多级自治组网灵活供电规划技术,提升多层级微电网调度管理水平,实现本地能源自调节、自管理。”雄安新区供电公司规划设计中心员工连浩然说。
白洋淀微电网示范工程打造了多层级嵌套式微电网新形态,有效提升了区域内供电可靠性,终期规划光伏每年可生产绿电693万千瓦时,替代燃煤2772吨,减排二氧化碳6910吨。年初,该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和绿色低碳转型案例。
助推全电绿色生态景区建设
服务乡村旅游发展
智能微电网不仅让村民用电更便捷,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乘船行至王家寨码头广场,白墙灰瓦的传统建筑映入眼帘,碧波环绕的水村风光吸引来各地游客。“过去,村民生活用能多靠小船运煤进村。每到冬季,水上有很多黑压压的运煤船。”王家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军介绍。自微电网建设以来,王家寨村通过光伏发电、风机、储能装置等实现了清洁能源供应。
在王家寨村互助会,雄安新区供电公司打造邻里级微电网,这里的空调、电视等电器均使用直流电,紧急情况下可以不依赖外部供电,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公益性医疗、应急避难等服务;在码头广场,有光就能给手机充电的光伏座椅、有人散步就能发电的压力步道、完全依靠光伏发电驱动的智能路灯和垃圾桶……一系列与微电网同时落地的低碳节能设施,形成以电为中心的能效体验景观,方便了游客,也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供电公司结合地域特点和微电网形态,为白洋淀核心景区制订贴心的保供电服务举措。如今,白洋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年接待游客2.5万余人,乡村民宿、餐饮等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王军说。(张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