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储能界了解到,11月7日,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苏波在2024世界储能大会上表示,中国已经逐步建成了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到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100 GW,行业总产值将超过万亿元;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220GW,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欧盟科学院院士孙金华则在2024世界储能大会“院士论道”环节表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储能装机量将达到3亿千瓦(300GW),中国的储能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3万亿元。
显然,在未来五到十年,储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不仅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至关重要,也是整个经济发展新动力、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新兴产业,因此,多位行业专家都表示看好储能这个3万亿级的超级赛道。
然而,快速崛起的储能产业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片飞指出,当前我国储能产业尤其是新型储能产业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价格内卷、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亟须围绕行业痛点开展相关工作,共同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针对如何解决行业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首先,高可靠是行业发展的根基。他表示,高可靠不是“拍胸脯”的乱承诺,需要扎实的理论模型和真实的数据支撑和全面的测试验证。
其次,高价值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内驱力。曾毓群强调,能源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一旦整个行业被打上“低质低价”的标签,那就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只有聚焦价值竞争,创造“高价值”产品,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他认为,储能行业不仅要创造高价值,还要探索新价值,在未来电力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让电池成为优质投资品。
最后,储能全场景应用,让能源转型无死角。曾毓群表示,储能行业的未来,不能只局限在某个场景下卖产品,而要提供全场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为自己、为客户、为全球的能源转型布好局。
对于低水平同质化竞争问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认为,当下要重点梳理新型储能产业的投资运行情况,进行产能优化布局,对低端产能和同质化产品要逐步淘汰或战略性重组。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徐政和表示,储能市场对高质量、高能量、高安全性能电池的需求非常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综合解决好不同路线的性能、成本、安全和关键原材料保障等问题,已经成为储能产业的重要课题。
可以说,随着过去十年储能装机容量的高速增长,整个储能产业已经从“浪花”发展成为“浪潮”,而能够解决上述行业难题的企业,才能成为勇立“潮头”的弄潮儿。
评论